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乐乐[1]
出 处:《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16-18,共3页Henan Social Sciences
摘 要:社会转型加剧了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缝隙"的扩大,而我国刚性宪法的特质,却又决定了欲通过修宪机制回应社会转型更显困难。作为一种实践宪政理想的机制,宪法解释是回应社会转型和承担宪法变革的理性路径选择,其核心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有意的设计与改革,弥合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缝隙,进而填补宪法规范的"真空地带"。构建宪法规范与转型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将社会转型纳入宪法解释的考量,赋予宪法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将宪法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界限,进而实现宪法规范与转型社会的"零缝隙对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