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兰德在中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维江[1]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235

出  处:《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128-141,共14页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语文献里的晚清社会研究"(06BZS037)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诸国已有经营东亚的企图,在华普鲁士商人的极力游说,媒体和学术精英的深切关注,终于促成普鲁士外交特使团的成行。作为使团的三个随员之一,巴兰德在签约谈判中扮演了一个要角。1875年他以驻华公使身份再度来到中国,直到1893年离开中国。他深度参与同光两朝的外交活动,与清廷枢臣交朋友。作为个性鲜明的外交官,他促进了总署大臣的观念转变;作为北京外交使团圈子里的活跃人物,他在驻京各国公使和总署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即便在返回德国之后,他积极在报刊杂志上撰文,在制定对华政策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巴兰德是中国近代史、中德关系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

关 键 词:巴兰德 驻华公使 总理衙门 中德关系 

分 类 号:K252[历史地理—历史学] K833.1[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