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世平[1] 李好海[1] 

机构地区:[1]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出  处:《河南农业》2012年第17期32-32,共1页

摘  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在世界各主要麦区均有分布。该病最早于1852年在南澳大利亚发现,1868年首次报道。我国于1931年前后首先在浙江省发现,以后逐步扩展蔓延,目前全国多数小麦生产省(区、市)都有发生,其中以西北、华北等部分地区为重,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发病呈加重趋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小麦感病后,轻者减产1-2成,严重的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由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加之病原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防治难度大,被我国多个省(区、市)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

关 键 词:小麦全蚀病 防治技术 检疫性有害生物 黄淮冬麦区 识别 南澳大利亚 根部病害 小麦生产 

分 类 号:S435.121.4[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