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指导意义探讨——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鲁宁[1] 

机构地区:[1]济南社科院文史哲所

出  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10-13,共4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基  金: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指导意义研究"(09CZXZ11)的结项成果

摘  要: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是与幸福的理解密切相关的,从理想的人到现实的人,展现了马克思哲学逐步深化的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把握马克思幸福思想轨迹的内在线索。马克思的幸福思想与哲学及其它思想是二位一体,前者在后者中孕育发展,是后者的应用和体现,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存在(表现)方式。从学科性质上讲,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实质是一种"幸福哲学"。马克思的幸福哲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论形成的基石,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人的本质的观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观点和共产主义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幸福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从"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再进入到"以人的幸福为中心",这是发展观的重大转折与变革。以人为本的幸福观与马克思幸福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人类幸福理论的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与发展。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 幸福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