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意[1,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083
出 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44-156,共13页Foreign Affairs Review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东国家政治合法性中的伊斯兰因素"(项目编号:11YJC810024);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度校级规划基金"中东国家的政治变革与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1114038)的阶段性成果;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M511021);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资助
摘 要:2010年底以来在阿拉伯国家爆发的抗争事件,以反专制、反腐败、追求自由、要求社会公正为诉求,体现了阿拉伯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一次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对整个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社会形态、宗教与世俗力量对比,对世界大国力量博弈、文明结构的动态变化产生了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文章借用抗争政治理论分析阿拉伯国家的抗争事件,从这些国家抗争政治产生的原因入手,推断阿拉伯国家抗争政治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而对中东阿拉伯国家这一政治变迁的重大实践活动进行理论上的反思与总结,旨在揭示其政治转型的内在规律及特殊性,同时检验西方"抗争政治"理论是否具有普适性,能否正确反映和指导中东国家的政治实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