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永平[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26-35,共10页Yangtze River Academic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9XJC751005);中央高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09SZZD03)成果
摘 要:元杂剧是一种集多种传播效果于一身的综合性传播"新媒介"打破了长期以来获得霸权的书面传播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口头传统的元杂剧成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文化圈中的"准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舆论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宋元以后,尤其是以公平正义声音为诉求的包公戏和水浒戏的演出的剧场则类似于一个"公共领域",通过杂剧在汉文化圈中的搬演以及人际之间在场的频繁传播,使杂剧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在民众的批判论争中逐渐获得公开、扩大的机会,并由此上升为"公共见解",获得了和蒙元统治阶层"对话"的机会。包公及其传闻正因为种种历史和文化的多重机缘,恰巧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幸运的搭乘上了民间言说建构的"新干线",从而成为元明清三代着力传播的清官典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