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鹏辉[1] 刘楠[1] 高宁大[1] 张丽娟[1,2] 刘文菊[1] 

机构地区:[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2]河北农业大学邸洪杰土壤与环境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8期84-87,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计划(编号:20110300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D02A08)

摘  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作物养分吸收动态和土壤硝态氮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再高产、水肥高效、环境友好集成方案的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达到11 032 kg/hm2和20 628 kg/hm2;对作物养分吸收和积累促进效果明显,氮磷钾在花后表现出较高的积累,成熟期作物氮磷钾养分累积比模式A分别高出39、36、42 kg/hm2,植株氮、磷、钾的养分吸收率比模式A分别高出13.6、12.2、7.5百分点;该模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在关键生育期3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其他2种优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粮食高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了高产与环境二者兼顾。

关 键 词:玉米 高产高效 养分积累 硝态氮 

分 类 号:S153[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3.01[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