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之妙 全在无字处——论诗歌空白与未定性的诗学解释学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有光[1] 

机构地区:[1]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136-140,共5页Fujian Tribune

摘  要:诗歌的独特体制使之必须求助于无形的空白,让空白中包蕴的诸多未定因素去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变有限为无限,实现"以少总多"的表达效果和"化少为多"的接受效应。应该说,空白之于诗歌,不仅是其必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谋篇布局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虚无为本的道家文艺思想的具体实践,最终也必然成为连接创作、文本和接受的重要纽带。对于理解者来说,这些空白和未定处才是其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诗歌文本的开放性至此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读者的多元理解也找到了可以无限生发的基地。

关 键 词:诗歌文本 空白与未定性 诗学解释学 诗为活物 

分 类 号:I207.2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