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有光[1]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136-140,共5页Fujian Tribune
摘 要:诗歌的独特体制使之必须求助于无形的空白,让空白中包蕴的诸多未定因素去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变有限为无限,实现"以少总多"的表达效果和"化少为多"的接受效应。应该说,空白之于诗歌,不仅是其必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谋篇布局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虚无为本的道家文艺思想的具体实践,最终也必然成为连接创作、文本和接受的重要纽带。对于理解者来说,这些空白和未定处才是其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诗歌文本的开放性至此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读者的多元理解也找到了可以无限生发的基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