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宁国玉[1]
出 处:《卷宗》2012年第7期52-52,11,共2页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贸易额和贸易量逐年大幅增长,其中出口的增长幅度格外突出。从总量规模上看,中国已是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其中在一些产品上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印伊Made in China”的大量商品出现在世界主要市场上。然而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近一年来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下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的现状说明我们离贸易强国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必须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1.在出口增长方式上,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导致出口低效益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中,粗放、数量扩张型产品出口仍占相当的比重,而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外贸增长虽然创造了漂亮的数字,但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在按照比较优势定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大多数产业处在低端分工位次,多数属于中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由此形成的产业内分工和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和总体贸易规模的扩张。但是在对外贸易中,仍存在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小、竞相压价、以利润换市场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导致企业出口效益不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