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小强[1]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出 处:《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98-102,共5页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山东省教育厅项目"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审美意识形态研究--以郭沫若历史剧为例"(J09WC68);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改编原则的探索与研究--以郭沫若历史剧为例"(201013049)
摘 要:在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写作中,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理论焦点问题。在这一问题上,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史剧理论与实践中,探讨了史学家和史剧家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史剧题材处理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代隐喻性原则。这一原则在郭沫若的理论探索与史剧实践中包含了三个层面:历史隐射层、精神同构层和象征意味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