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思静[1] 黄可可[1] 吕杰[1] 兰叶芳[1]
机构地区:[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第10期1508-1522,共15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39908;41172099)资助
摘 要:作为地球历史中最严重生物灭绝事件之后的生态萧条时间间隔的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演化为人们所高度关注,但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测试了四川盆地东部二叠纪末至早三叠世11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建立了相应的碳同位素演化曲线,同时分析了样品的CaO,MgO,Mn和Sr含量,并对少数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影响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进行了校正,以使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海水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东部早三叠世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具显生宙最大的波动范围,在约5Ma的时间中δ13C值从约2‰的最小值变化到8‰的最大值,变化幅度达10‰,这与前人在贵州建立的同期碳酸盐碳同位素演化曲线类似,但与下扬子安徽巢湖地区同时代演化曲线存在显著的差别(δ13C值从约6‰的最小值变化到4‰).早三叠世全球范围大陆植被的减少、海洋钙质无脊椎动物和海相碳酸盐数量的减少,以及海洋系统中菌、藻类的过度繁盛、产甲烷菌活跃可能是早三叠世海水极高的δ13C值和同位素组成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原因,甲烷的形成可能在局部地方大幅度提高了海水的δ13C值(并可能导致了白云石的沉淀);这可能也是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地方性色彩的原因,这种现象在早-中三叠世界线附近结束,海水δ13C值得以稳定,表明地球系统生态环境得以重建和恢复.作为碳同位素调节器的大陆植被和海洋钙质无脊椎动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但要保护热带雨林,也要像保护热带雨林那样保护海洋钙质无脊椎动物.
关 键 词:四川盆地东部 早三叠世 海水碳同位素组成 碳同位素调节器 生态破坏与重建
分 类 号:P534.5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