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少英[1]
出 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63-69,共7页Journa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基 金:2009年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项目<经济法学>(批准号:S30902)建设成果;"高水平特色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085工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自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而作为规范和监督政府预算活动的《预算法》,却保留了大量计划经济的痕迹,尤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以至于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有偏离公共财政目标的风险。现实中,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已屡屡发生。本文籍此并以"四万亿"投资为切入点,对现行《预算法》的相关条款予以剖析和研究,并提出改革与完善的建议,以期对《预算法》的修改有所禅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