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友慧[1]
机构地区:[1]长沙学院艺术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12年第10期161-162,共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创于初唐的潭州长沙窑,自安史之乱至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其产品主要外销于西亚南亚与中亚各国,其陶瓷独有的装饰手法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长沙窑装饰艺术与唐代文化的关系,力求从装饰艺术的视角理解唐代文化精神。1.外来装饰艺术元素的融通与唐代文化的兼容性特质从长沙窑的考古材料研究结果来看,长沙窑的一个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突破艺术的封闭壁垒,广泛吸收融合域外装饰艺术的文化元素,并充分与长沙窑瓷艺术进行整合融通,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效果。长沙窑瓷器中有不少题材就直接借用波斯、大食、印度的特有生活元素加以艺术化,还有一些产品则采用西亚、中亚、南亚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艺术元素。如西亚、中亚等地特有的椰枣、桫椤树以及卷发女郎、异国情侣等,甚至流行于西亚的马球运动场景在瓷器上也有反映。这些造型生动、形神兼备的瓷器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 键 词:装饰艺术 唐代文化 文化精神 长沙窑 中亚各国 艺术元素 鼎盛时期 安史之乱
分 类 号:K876.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