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前后ADAMTS13抗原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鹏[1] 李燕萍[1] 闻慧琴[1] 张循善[1] 夏雪[1]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合肥230022

出  处:《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第10期879-880,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摘  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该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TTP典型临床表现为Moschcowitz’s五联征: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发热、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受累表现。现已证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缺陷,导致超大分子量vWF多聚体(ULvWF)不能被裂解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微血管血栓形成是TTP的重要发病机制。血浆置换(PE)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使患者的病死率由90%以上降至25%。

关 键 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DAMTS13 血浆置换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临床意义 患者 微血管血栓形成 抗原 

分 类 号:R554.6[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