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飞
出 处:《大众用电》2012年第10期41-41,共1页Popular Utilization of Electricity
摘 要:1无线充电原理目前最为常见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是:电磁感应,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具体是:当电流通过线圈之后,便会产生出磁场;而产生的磁场又会形成电压,有了电压之后便会产生电流,有了电流便可以充电。无线充电器便是这样摆脱电线束缚的。无线电波是另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的矿石收音机。利用微型高效接收电路,捕捉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因此.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接收器,就可将无线电波转化成直流电,在约2米范围内为不同电子装置的电池充电。另一种尚在研究中的无线充电技术是电磁共振,还有一种是激光束传输,但难点在于激光束需要固定通道。
关 键 词:无线电波 充电技术 激光束传输 直流电压 手机 电磁感应 充电原理 次级线圈
分 类 号:TM910.6[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