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成都探矿工艺研究所
出 处:《地质装备》2012年第5期4-5,共2页Equipment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摘 要:2012年8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四号孔开钻仪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四号孔钻探现场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科钻中心主任王学龙出席开钻仪式并讲话。王学龙指出,为加强对地震灾害发生机理的科学研究工作,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自开钻以来,以许志琴院士为首的一批地学科学家们,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冒着余震的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实施了世界上大地震后最快实施的科学钻探。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在四川省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全体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管理服务人员3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四个钻孔的钻探、测井和录井施工,钻探总进尺6496.90m,取心钻进进尺5371.18m,平均岩心采取率达到93%,并已经建立了由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以及钻探工艺学等多学科组成的综合研究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利用该平台,共同研究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期提高对汶川特大地震机理的认识。项目的实施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已连续几年在美国地球物理年会上举办学术专题。王学龙强调,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四号孔开钻,标志着项目研究已进入最关键、最困难的阶段,对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汶川科钻工程中心全体人员继续发扬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的优良传统和“四特别”的工作精神,密切合作,组织实施好四号孔的科学钻探,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