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海的早晨》的创作心理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传梅[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8-21,共4页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0sk119);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摘  要:作为一部解剖学范本式的作品,《上海的早晨》却遭受了评论界的冷遇,这是很遗憾的。在城市文艺主要应为工人阶级服务这一创作思想指导之下,作者周而复不惜笔墨正面描写工人,并屡次加以修改提纯,但在"后记"中却对修改内容和定稿时间进行伪饰。相较而言,有关革命的审美记忆显得苍白,而和资本家有关的都市风情的内容,却在被批判的形态下呈现出自身的魅力,同时仅经发表前的一稿增删,就浮华尽现,且基本定型。上述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源自作家革命的焦虑与浮华的暗恋相交织的创作心理,折射了政治意识形态对一代作家创作的影响。

关 键 词:《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 创作心理 革命的焦虑 浮华的暗恋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