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杭春晓[1]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出 处:《文艺研究》2012年第11期122-128,共7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开始的"新国画运动",与徐悲鸿解放前提出的"新国画"并非同一逻辑下的继承,而是新政权文艺思想的自发产物,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与通过写生而达到视觉写实的目标不同,"新国画运动"的写生不再只是单纯的视觉再现性,而是一种社会新生活的政治表现性,并由"新内容"的需要进而产生"新形式"的追求,从而完成了中国画在艺术功能观上的根本改变。针对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新国画"的争论、展览及活动的梳理,辨析其背后政治教化观的意识形态,以期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动力及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