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爽[1]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出 处:《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Global Law Review
基 金: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项目"中国历部宪法中的人权条款分析"(020486)的研究成果
摘 要:一如何认识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 对于社会科学,我常自诫勿将形式当真相,勿将语言当事实;研究的目的,矢在重新发现国情与民情,打破现实的遮蔽,敞开公共空间。张五常先生谈及他个人的研究心得,自嘲“我喜欢到街头巷尾跑的习惯,使一些无聊之辈认为我早就放弃了学术”,其实“这些人不知道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不多到那里观察谈不上是科学”。这番经验同样适用于法学研究,使我确信考察宪法中的人权,目光不能局限于宪法典,不光是要将人权条款置于宪法文本中去解释,更要把宪法放还到中国政治传统和社会现实中去理解。
关 键 词:人权条款 中国宪法 宪法文本 社会科学 公共空间 法学研究 社会现实 政治传统
分 类 号:D92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