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继伟[1]
出 处:《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基 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社会科学类)"重开史迪威公路的多视角分析"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黔省专合字2010-114号
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海路交通很快被日军阻断,国际援华战略物资主要依赖西南陆路交通进入中国,史迪威公路上的"24道拐"就是这个交通网络的战略枢纽和重要关节点。从物资层面看,"24道拐"为中国抗战之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不论在滇缅公路运输期间、"驼峰"航线运输时期,还是中印公路运输阶段,"24道拐"无疑都是必经路段和重要关隘;从精神层面看,"24道拐"不但象征着抗战历程的艰难曲折,也象征着中美关系过程中的迂回曲折。"24道拐"既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和文化地标,也是中美联合抗日的重要历史见证,又是"二战"反法西斯过程中美国军事援华物资运输的的重要体现,对夺取中国抗战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