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还是历史宿命论?——论“可能性空间”说的逻辑困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万丽华[1] 龚培河[2]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科处,江苏南京210044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思政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出  处:《求实》2012年第11期27-30,共4页Truth Seeking

基  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0YJC710053);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09YJC710031);江苏省哲学规划资助项目(09MLB00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科研基金课题项目(SK20080199)

摘  要:"可能性空间"说是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解释范式。从内在逻辑上看,一方面它把历史规律理解为像圆柱体一样罩住人的实践活动,使人的能动作用不能超越历史规律的域值,隐含着历史宿命论意味;另一方面它片面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以合乎理性的方式把历史发展过程中某种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不仅排除了事实存在的遭遇挫折、发生倒退的历史现象,而且无法解释面对两种对立可能性只有通过博弈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历史情形。从现实影响性看,无法从中解读到蕴藏在人们实践活动之中的创新性对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在逻辑上难以体现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性,容易麻痹人们的危机意识;忽略了博弈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利于正确总结历史失败教训。

关 键 词:可能性 客体条件 人的能动作用 现实影响 

分 类 号:B03[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K01[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