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治疗特发和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2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绮明 严小玲[1] 丘理子[1] 毛敏[1] 马钊恩[1] 张建国[1] 

机构地区:[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州510260

出  处:《广东医学》2012年第21期3277-3279,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通过对15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探讨手法复位治疗特发和继发BPPV的疗效。方法变位试验时采用红外线眼动记录仪(VNG)作眼震记录,根据眼震特点对BP-PV进行定侧和分型。同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判断BPPV的病因是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治疗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后半规管(PSC)、前半规管(SSC)BPPV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水平半规管(HSC)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继发性的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结果原因不明特发性97例(63.8%),继发于其他原因55例(36.2%);特发性BPPV采用手法复位1周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90.7%;而继发性BPPV为72.7%和80.0%。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法复位的疗效特发性BPPV比继发性好。

关 键 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手法复位 

分 类 号:R441.2[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