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小舟[1] 黄俏光[1] 孙新锋[1] 马文峰[1] 徐文军[1] 徐韶敏[1] 周大桥[1]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深圳518033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年第6期483-484,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No.2008ZX10005-00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择优项目No.2005LHR06;深圳市科技重大项目No.JH200505260247A
摘 要: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本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总结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①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1~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要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②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要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其他证型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较高。结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