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北京100024
出 处:《新闻大学》2012年第5期16-21,共6页Journalism Research
摘 要: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心理机制拓展到传播学中,就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在媒介传播中,人们普遍感到,新闻信息尤其是广告等说服性信息或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他人"(第三人)的影响远远大于自身。第三人效果在群体传播中更为明显。"发现"第三人,从而实现在群体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满足和自我炫耀,是群体传播的动机之一。改变文本类型或叙事以"适应"第三人,则带来了群体传播中的文本差异与变异。心理上对第三人"排斥",行动上对第三人的"隔离",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群体传播中的信息,预测第三人的反应,调整自身策略与行为,是群体传播的一种效果机制。事实上,当我们担心第三人受媒介支配而采取相应措施时,我们已成为第三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第三人,都可能成为第三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