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国瑞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50100
出 处:《历史档案》2012年第4期119-122,共4页Historical Archives
摘 要:有研究者认为清政府驻外公使有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对世界形势有所了解,对国际关系准则有所掌握,理应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驻外使节回国后多未受重用①。崔国因便是一例。崔国因(1831-1909年),字惠人,号笃生,又号宣叟,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甘棠人。1889年经直隶总督李鸿章推举,崔国因出任清政府第四任驻美公使。据记载,其回国后“惜乎任满返国,以事左迁,遂一蹶不振。旋乞归,在芜湖经商,业资百万”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