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文学中的“血”——当代文学的意象研究笔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樊星[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4-49,共6页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新生代文学对人性的探讨常常深入到血缘、血型的深处,体现了"60后"、"70后"作家人生观、文学观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也显示了新生代作家重新认识民族性的可贵努力。而姚鄂梅的《像天一样高》、张广天等人的《切.格瓦拉》、丁三的《我在图书馆的日子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等作品也表明:在新生代作家中不乏"为民请命"、"批判现实"的热血之士。

关 键 词:新生代文学 “血” 人性探讨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