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海山[1,2] 刘蕾[1,2,3] 朱月佳[1,2]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3]芜湖市繁昌县气象局,芜湖2412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第12期1951-1965,共15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7BAC29B03);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青蓝工程"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资助
摘 要: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3站逐日气温资料,从大气内部天气尺度瞬变波的角度对中国冬季极端低温进行了成因分析,发现瞬变波活动与极端低温的发生密切相关.首先,典型年的研究表明,1967年冬季较强的西风急流为瞬变波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欧亚大陆上空有两列强而稳定的天气尺度瞬变波,我国地处这两列波的下游,受其影响较为明显,极端低温发生频繁,且上游瞬变波的整体强度及波列到达位置与极端低温的强度、发生区域一致;2006年西风急流较弱,相应的瞬变波路径短,强度较小,地处下游的我国极端低温发生较少.其次,就长期变化而言,西风急流与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年代际变化较为吻合,而瞬变波传播路径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有年代际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1959~1979年和1986~2006年关键区瞬变波强度与极端低温频次的年际变化基本一致;且较频发、较少发的年份瞬变波各要素的合成场分别与1967和2006年相一致.这些结果均表明,极端低温的发生与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关系密切,天气尺度瞬变波传播、发展可能是极端低温发生的重要条件,该研究为极端低温事件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分 类 号:P423[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2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