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台湾电视新闻的感官主义现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文君[1] 

机构地区:[1]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年第1期146-146,共1页

摘  要:一、Sensationalism:从"煽情主义"到"感官主义" "煽情主义"和"感官主义"都翻译自英语单词"sensationalism"。从字面上看,单词词根为"sense",都有给感官以某种程度的刺激之意。"煽情主义"历史悠久,偏重于指报纸新闻的某些特点,"感官主义"则偏重于指电视新闻。"煽情主义"最早可追溯到十六世纪晚期的欧洲,这时候出现以耸动、煽情手法为主的新闻叙事诗歌。"感官主义"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王泰俐于2004年提出,主要是针对电视新闻而言的,是选择新闻主题以及新闻形式的一种新闻意识形态。电视新闻的"感官主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关 键 词:煽情主义 电视新闻 台湾学者 感官 英语单词 报纸新闻 十六世纪 新闻叙事 

分 类 号:G212.2[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