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开发“复制化”的文本原因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饶世权[1] 鞠廷英[1]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出  处:《文化学刊》2012年第6期74-77,共4页Culture Journal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项目编号:LYM12-06)研究成果

摘  要:当前古镇开发出现"复制化"的实质是抹杀古镇的文化特质,而古镇文化特质的挖掘以研究为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关于古镇开发的研究认为,古镇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等。在开发中形成了相应的丽江模式、周庄模式、乌镇模式等。但开发中存在诸多不足,如环境污染、过度商业化等。提出古镇开发应当加强规划,强化宣传,注意综合保护等。这些研究以已开发的古镇为预设前提,以古镇的价值、开发现状、完善对策为基本路径,表现出研究的"滞后性"。以综合性研究和观点的相似性体现研究的"雷同性",从而没有完成对古镇特质文化的挖掘。

关 键 词:古镇开发复制化 特质文化 文化价值 雷同性 滞后性 

分 类 号:G03[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