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聂静虹[1]
出 处:《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5期111-123,共13页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7000-31611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CXW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闻生产中的话语建构:大众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机制研究"项目(10YJC860032);国家社科研究基金一般项目"微观动员与话语空间建构:都市集体行动的另类传播"(11BXW019)等资金资助
摘 要:作为政治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议题设置、启动效应和框架效应均着眼于个人如何处理、认知、理解和评价政治议题或政策等方面,但三者的内在心理机制并不相同。其中,媒介因素及个体因素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常用的效果测量方法如横向等级排列及实验室测量方法均存在一定问题,以个人信息处理为核心,不同心理机制对于政治传播会产生不同的效用,不能完全解释现实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发生的作用。这正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深入研究政治传播的发生机制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中国政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传播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提升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政治效能感,增强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效能,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