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劳资合作——以1922—1937年之申新三厂为个案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彤[1] 卫然[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出  处:《浙江学刊》2013年第1期121-128,共8页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研究"(2009JJD770018)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代企业劳资双方不乏矛盾与冲突,但这并不能否定双方寻求合作、以达成良性互助关系的史实。1922年无锡申新三厂运营伊始采取工头制,工人对工头有较强的人身依赖性,劳资关系表现为工人对工头的谨慎反抗。1925年申三试图废除工头制,遭到工头和部分工人的抵制而引起工潮。资方转而通过塑造新式工人,逐渐完成科学化管理改革。1928年,申三厂开始实行养成所制度,灌输本厂价值观,打造服从管理的工人。同时,试行劳工自治区,着力于劳工教育、福利及生活管理,工人及家属生活水准普遍提高。到1933年前后,"生活共同体"性质的劳工自治区,塑造出独特的劳资双赢、互相包容、工人以厂为荣的厂区文化。申三厂在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中,产量也得到提高。劳资合作根植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及其企业文化的营造,而企业文化则有赖于其内部生产、生活环境与相关机制的全面建立。

关 键 词:申新三厂 劳资关系 工头制 养成所 劳工自治区 

分 类 号:K263[历史地理—历史学] F279.29[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