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救济农村的财税政策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尹红群[1]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250-254,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期县财政与乡村社会(09YJC77001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县财政与乡村社会研究--以两湖为中心(10CZS038)

摘  要:尽管有关民国前期(1912-1937)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争议,不可否认,至少在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1929-1935),中国农村经济陷入危机之中。应对大萧条时期中国农村的经济衰败,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税政策,从关税的保护政策到减轻农民负担,再到税制整理与改良财务行政,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不过,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救济农村的财税政策上显然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农村财税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有一定的错位。中央政府立足于农村税负总量的控制,以减轻农民负担;地方政府在财税政策压力下,更倾向于制度性变革;救济农村的财政主体——县财政不确立,使救农财税政策无法落实。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财税政策面临着难以克服的体制性矛盾和多重制约因素,从而影响救济农村的效果。

关 键 词:大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 财税政策 农村 

分 类 号:K06[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