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市200003
出 处:《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年第1期3-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摘 要:长期以来,伴发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明确诊断标准,易造成误诊误治。从提出“Barre-Lieou”综合征开始,国内外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时至今日,对该疾患确切发病机制的明确解释仍然难以形成,从而也导致无法建立统一、有效的诊治方案。 1发病机制1.1现有假说及其局限性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或切入点对颈交感神经症状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假说。以往大量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均试图通过探索椎动脉相关因素寻找突破。椎动脉受压假说由于其病变解剖部位明确(钩椎关节),早期很容易让人信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假说对无明显椎动脉受压证据的病例难以做出满意解释。动物实验也表明,即使完全结扎双侧椎动脉,也不会必然引起脑缺血改变。此后,基于椎动脉剥离术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颈交感神经症状的佐证,有人提出了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假说,认为即便无明显椎动脉受压,仅由于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受刺激亦可引起椎动脉缺血性改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4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