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出 处:《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78-85,共8页Academic Forum of Nandu: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ZD1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1010121
摘 要:从1889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之间,我国经过了近一百年有关专利的立法和政策,从不同时期的专利确权和登记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对发明创造保护实行奖励制度的历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渊源。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下,需要建立发明创造奖励制度从属于专利制度的成果奖励制度与专利制度紧密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应强化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导向作用,加强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具体而言,应强化科技成果奖励管理与专利管理的有机结合,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规范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在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市场化全过程中融入知识产权管理。政策与制度规范的重点是坚持科技创新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与衔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环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