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赋存及运移模式的再认识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元章[1,2] 武强[2] 林沛[1] 刘久荣[1] 邢立亭[2] 高志辉[1] 

机构地区:[1]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3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编号:PXM2009-158305-074498)资助

摘  要: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结合相关资料,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氚、氘、18O和14C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据氚值分析,得出现代降水补给影响的大致平均深度为120m.通过对运用氘、18O稳定同位素方法及14C定年所确定的22个古水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冲洪积平原区平均大致180m深度以下多出现"古水"点.认为产生分层、深部交替缓慢及局部滞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粘土类地层的阻隔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会形成相对封闭的"滞留含水层".并认为"滞留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某种程度上属非可再生资源,应该从水资源管理战略上进行重新认识与调整.

关 键 词:北京市平原区 分层监测井 同位素 滞留含水层 非可再生资源 

分 类 号:P641.8[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