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传播学批判:传播学本土化的再思考  被引量:2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翼青[1] 柴菊[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合应用实验室 [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当代传播》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基  金: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高校传播学科科研模式研究"经费资助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勒纳为代表的美国发展传播学一度很受部分中国学者的青睐,认为这是中国传播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方向。勒纳的发展传播学属于后殖民理论,有着强烈的冷战思维,渗透着强烈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但却成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的起点。就这一理论而言,中国学者的"对号入座"体现了我们在学术研究上的功利主义,这种功利主义实际上消解了中国传播研究者的主体性。

关 键 词:发展传播学 勒纳 本土化 主体性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