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性组织信息透明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孔玉生[1] 王秀[1] 

机构地区:[1]江苏大学

出  处:《财会通讯(中)》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摘  要: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非营利性组织的快速发展,其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非营利性组织公共性的缺失表现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失灵”,即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目标偏离社会公益的宗旨、运行效率低下、组织内信息沟通和组织的力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其在公共物品提供上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诸多问题的出现使社会大众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公共性和信任度提出了质疑,使人们对非营利性组织信息透明性颇为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概念作出界定,但是关于非营利性组织的研究一直就存在概念定义和研究范围的争议。法律意义上的非营利性组织是指其目标是从事慈善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活动,组织净收入不用于私人受惠,组织从事的活动不影响任何政治活动;经济意义上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强调其组织的收入来源;职能意义上的非营利性组织则强调其职能是促进“公共利益”或“公共目的”。综合起来,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定义为“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税收优惠,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人员,并享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关 键 词:非营利性组织 信息沟通 透明性 20世纪80年代 概念定义 法律意义 “公共利益” 公共性 

分 类 号:D632.9[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