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普外科,南京210006
出 处:《外科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期94-98,共5页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基 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ZKX09005)
摘 要: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比较高.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现在对于胆石病的治疗仍是单纯的胆囊切除.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从宏观的病理生理变化上升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是环境、生活习惯、细菌以及相关致石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胆石形成有3个因素:胆固醇过饱和、多余胆固醇的成核及胆囊运动的减弱.而首要条件和基础是相关致石基因表达导致的胆汁胆固醇过饱和[2]。自Paigen和Carev等发现了首个小鼠致石基因Lithl基因开始.Lammerr等[3]在2001年将45条胆石病候选基因归为六大类.分别是肝脏脂类调节转录因子、肝脏和肠道细胞膜脂类转运器、肝脏和肠道细胞内脂类转运器、肝脏脂类调节酶、肝脏脂蛋白受体和相关蛋白、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和黏蛋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