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调式音阶结构与东亚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庄永平[1] 

机构地区:[1]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201103

出  处:《音乐探索》2013年第1期97-101,共5页Explorations in Music

摘  要:中国隋唐时期受到阿拉伯音乐文化圈的一定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燕乐。燕乐,不仅对我国后世音乐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圈的实体,也波及到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例如,从隋唐燕乐之遗存的潮州弦诗乐与福建南音看,很可能影响了日本等国特殊音阶的形成。日本音乐学家小泉文夫提出了四度核音的"框",实际就是中国潮州音乐"二四谱"的乐调结构。以"二、四、五、七"为不变的核音,变化"三、六"两音。日本"都节调式"就是在"轻三六调"基础上,经"重二五调"至"软三六调"而形成的。日本、印尼的"琉球调式"的源头,就是隋初郑、苏音阶对应之郑的雅乐音阶,潮州筝上可视为是一种"硬三六调"。

关 键 词:徵调式 羽调式  苦音 轻三六调 重三六调 五空管 都节调式 阴音阶 琉球调式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