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四”时期的语言路径与话语传播——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问题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友平[1]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后‘五四’时期的语言路径与话语传播"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751057;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构成了语言变革三次大的运动。"大众语"问题的产生及其倡行引起了创作思想和文体形式的变化、促成了大众化意识的形成,并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思想界尤其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文化士人,借助"大众语"所进行的各自的话语表述和思想场域。

关 键 词:语言 “大众语” “大众化”意识 

分 类 号:H109.4[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