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印度因明研究历程——以因与喻的关系为中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朝侠[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1期137-141,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佛教逻辑研究"(06JJD72040002);复旦大学重点学科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项目"日本的陈那因明研究"

摘  要:印度的陈那在三支作法之喻支中增设喻体,一改古因明只有喻依、因之外别设喻的情况,使得三支论式的可靠性程度大大提高。之所以会大大提高,其原因在于同、异喻体与因三相以及因支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对该问题的讨论开始于唐疏,之后传入日本并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拟对日本自因明产生至今的因与喻的关系问题进行梳理,阐明其从"二喻即因"到"遍充"、"随伴"的演变过程,揭示日本的印度因明研究道路上的特色及其不足。

关 键 词:二喻即因 因三相 遍充 随伴 

分 类 号:K313[历史地理—历史学] B351[历史地理—世界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