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史到文学地志学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小康[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49-56,共8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传统的文学研究观念主要是基于历史主义的线性文学史观,形成统一的发展逻辑的同时却忽略或曲解了文学活动的非线性,即空间性。从文学发展史来看,从"文学的自觉时代"开始,文学通过士大夫的聚会、雅集而交流、评价、传播和影响社会,空间形态便凸显了出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文学的空间特征也更加突出和复杂化。中古时期兴盛起来的商业城市中发展出与正统空间并存又相互挤压的市井文化空间,影响到这个时期文学的复杂性。到了当代,各种文化空间的并置、混生和挤压,对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形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借鉴列斐伏尔的三个空间和福柯的异形地志学理论,可以揭示文学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及其意义,即从作为文学活动生态环境的现实空间出发,进行文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调查和"文学地志学"研究,以构成新的不同于历史主义的文学空间研究方法和视野。

关 键 词:文学史观 志学 “文学的自觉时代” 文学发展史 历史主义 文学活动 空间形态 社会文化 

分 类 号:I209[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