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江苏苏州215123 [2]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83-190,共8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ZS051);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171120);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770011);2011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77005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关于明清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变迁,学术界曾对于沙漠化的成因和人类在沙漠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并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其中,人类活动被视为引起农牧交错带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田野考察、发掘民间文献,分析以怀远县伙盘地为代表的蒙陕农牧交错带边外垦殖和环境变化过程,对环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加以细致考察与反思,认为清代以来人类作为自然——社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相当积极地参与了环境变化过程。此一阶段的人类活动(边外垦殖为主),促成了农牧交错带的北移、错位,也推进了土地沙化的进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