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感染小培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任建平[1] 高颖[1] 杨少芳[1] 王晓玲[1] 郝宇龙[1] 黄元桐[1] 

机构地区:[1]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

出  处:《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3年第3期337-337,共1页Shanxi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063)

摘  要: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系统性真菌病,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等,以真菌性阴道炎多见,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常在5%以上。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因此,真菌性感染的诊断亟需一个简便、易行、准确和可靠的实验诊断方法。

关 键 词:真菌性感染 培养技术 应用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系统性真菌病 真菌感染性疾病 抗恶性肿瘤药物 条件致病性真菌 

分 类 号:R446.5[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