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110004
出 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年第3期170-17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基 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摘 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卡孕栓)、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和水囊在瘢痕子宫孕妇妊娠中晚期引产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1Et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愿要求引产的中晚期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共60例(距上次剖宫产术0.5~18.0年),均El服米非司酮,然后分别接受了药物(卡孕栓,n=16)、利凡诺(n=17)和水囊引产(n=27)。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3种引产方式的引产成功率、清宫率、引产时间、产后24h出血量、辅助用药率、会阴裂伤以及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的差异。结果(1)引产成功率:药物组引产成功率为1。0%(16/16),水囊组引产成功率为93%(25/27),利凡诺组引产成功率为100%(17/1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79,P〉0.05)。水囊引产者中2例失败,改为利凡诺引产成功。(2)清宫率:利凡诺组的清官率为76%(13/17),明显高于药物组(19%,3/16)和水囊组(15%,4/27)(y。分别为10.994和16.726,P均<0.05)。(3)引产时间:利凡诺组引产时间长于药物组和水囊组E36.5h(17.0~60.5h)与15.3h(4.0~48.0h)和23.0h(5.0~48.0h),Z分别为~3.604和-3.281,P均<0.051。(4)3种引产方法产后24h出血量和胎位由正常转为异常的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未发生会阴裂伤、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和产褥感染。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孕妇妊娠中晚期引产,药物、利凡诺和水囊引产均可行,但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引产方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