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语言的本体研究及其反思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苹[1] 李松[2]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武汉大学文艺生产与消费调查评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127-130,共4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1CZX070);中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JYX10016);中南民族大学教学项目(JYX10016)

摘  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政治观念、乌托邦想象和潜意识的精神结构。"文革"语言诞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当时社会生态的镜像再现。"文革"语言的本体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风格四个方面,研究"文革"语言可以透视毛泽东时代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与情感,了解"人说语言"与"语言说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语言如何通过人际交流参与现实政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政治生态和社会意识的变迁轨迹。

关 键 词:“文革”语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风格 

分 类 号:H03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