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比较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振威[1] 孙建良[1] 黄兵[1] 

机构地区:[1]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麻醉科,314000

出  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年第6期45-4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

基  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疼痛医学重点学科基金(2012-XK-A31)

摘  要:目的对比观察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踝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患侧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和蛛网膜下隙阻滞(B组)。观察两组阻滞平面及临床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麻醉后5min,A组感觉阻滞范围为患肢L1-L3,B组感觉阻滞范围为T10以下。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均为Ⅰ级,麻醉成功率均为100.0%,术后48h随访无神经损伤并发症。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30min内SBP、DB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10、20、30min时的SBP分别为(128.67±8.33)、(121.03士8.17)、(129.96±7.91)mmHg(1mmHg=0.133kPa),DBP分别为(71.21±5.75)、(70。03±4.11)、(82.85±4.22)mmHg,显著低于麻醉前[SBP、DBP分别为(148.15±7.71)、(85.03±5.96)mmHg](P〈0.01),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患者踝部手术的麻醉,可达到蛛网膜下隙阻滞相同的效果,且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蛛网膜下隙阻滞更轻的优势。

关 键 词:神经传导阻滞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蛛网膜下腔  

分 类 号:R614[医药卫生—麻醉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