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东[1]
机构地区:[1]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13年第3期75-83,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陕甘宁边区基层议员群体研究"(项目号:10YJC77010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项目号:10&ZD1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抗日根据地的参议员,作为抗战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型权力主体,尽管从总体上来看,都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民主政权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动员式的规模性选举而产生的,但是由于各抗日根据之间地域环境、战争形势、社会生态的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根据地之间的参议员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如果我们将陕甘宁边区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参议员做一比较,就能很明显地窥探出处于不同地域社会中参议员的一些独特面貌和群体特征。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与华北抗日根据地参议员之间的显著差异,不管是历史性的,亦或是结构性的,不仅昭示着中国革命较为独特的历史面貌,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