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明[1]
出 处:《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Socialism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基层干部的代际更替与乡村治理研究"(12JJD840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组织建设"(07JC710001)
摘 要:国家政策对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赋予了美好的期待,然而其在农村社会的实践过程却与国家政策的期待发生背离。本研究正是对这个悖论现象的解释。为此,我们通过对杜镇"大学生村官"个案访谈材料的分析,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发展出"国家政策逻辑—行动者—农村社会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来解释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杜镇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不仅需要依赖于良好的政策设计,而且需要充分考量政策运行的社会基础。某种意义上,农村社会的逻辑消解了国家政策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期待。因此,国家在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时应该充分考量国家政策意图与基层社会情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村官农村社会中工作的开展,更好发挥他们在农村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我们对国家政策改造农村社会的意图进行了理论反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