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鼓膜电极记录耳蜗电图230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涂路[1] 阮玉珊[1] 李松键[1] 谭梦佳[1] 冯娟[1] 郭恩钦[2]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广州市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510006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第5期797-799,共3页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通过对鼓膜表面记录耳蜗电图的结果进行分析,规范耳蜗电图鼓膜电极记录方法的操作步骤,减少因操作引起的误差。方法:对230例患者双耳进行鼓膜表面(TM)记录耳蜗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传导性聋右耳2例,左耳3例;感音神经性聋右耳132例,左耳118例;混合型聋右耳11例,左耳7例;正常听力右耳98例,左耳89例。结果:不同刺激强度分级间,左、右耳潜伏期复合动作电位(AP)、总和电位(SP)水平随着刺激强度加大,SP、AP水平下降,不同刺激强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明本研究过程中所得结果可信度高,操作技术稳定,讨论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电极放置的位置、刺激强度的选择和基点的选取均会对耳蜗电图的记录、SP和AP潜伏期水平造成一定误差,需要规范操作技术,排除操作误差。

关 键 词:梅尼埃病 耳蜗电图 鼓膜电极 

分 类 号:R764[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